升温的电动汽车产业
电动汽车,实在是个很热的话题。从年初新能源汽车战略出台到在工信部6月发布《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的半年时间内,电动汽车发展的政策框架已然成型,从战略层面到实施层面已初成框架。政府如此雷厉,行业自是风行。国内汽车企业纷纷增加对电动汽车及相关零部件的研发投入,国内电动汽车产业发展陡然升温。
未明的前景
问题就出在“热”上。行业对发展电动汽车这个方向比较认同,但对发展节奏的争议很大。新华信近期与厂家就此话题的讨论颇多,收获了一些观点和信息。我们发现,电动汽车是该快节奏发展还是厚积薄发的逐渐推广,是两种典型观点, 持两种观点者旗鼓相当,成正反两方。
正方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层面出发,指出了电动汽车发展的重重紧迫性。我国能源已经面临高油价、高依赖、高污染的三高压力,国家能源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就当前经济危机的情况看,节能减排、逐步摆脱对石油经济的依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电动汽车的能源来自电网,虽然短期内电力供应仍摆脱不了传统能源,但长远的战略意义仍非常明显。目前,中国处于汽车普及初期,具有发展纯电动汽车的资源和市场环境优势,中国电动汽车的技术水平相对来说与世界先进技术相差不大。
反方则认为当下中国电动汽车发展尚不具备成熟的条件。技术背景的评论者多对电动汽车发展现状的信心不足,他们认为,现阶段以电动车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还为时尚早,受制于核心技术和配套设施建设问题,电动车在短期内难以“全面取代”传统汽车,若不注重传统汽车优化,会再次拉大和全球汽车业的技术差距。而且电动车产业化资金投入大,居高不下的产品成本和养护成本都会对电动车的市场化形成阻碍。此外,电池污染环境,回收等问题都尚未解决。
电动汽车有其自身的优势,也毫无疑问是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但方向的明确并不意味着超速前行。我们争论的,只是该不该超速和现在有没有超速的问题。
摸着石头过河
争论声中,工业和信息化部6月25日发布《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对企业而言,争论已再无必要,新能源汽车已成不得不发之势,否则将错失机会。
8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披露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专项调研结果。调研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和产学研合作研发体系,以及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体系框架和测试评价能力。现有34家企业的91个整车产品被批准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实现了小批量的整车生产能力和局部区域的商业化示范运行。
实际上,汽车行业的热情远不止于此。今年的上海车展,更像国内车企新能源汽车成果展示会,共计23款国产新能源汽车悉数亮相,其中纯电动汽车就有13款。早在3月,国内首个新能源产业联盟即已在北京成立,随后长春、武汉、重庆等地的产业联盟纷纷落地。
这些信息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一个链条: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行动已经开始,潮流已经形成。当然,电动汽车发展的多种问题仍然存在,超速的风险还在加大,但行动起来才会解决问题。况且,我们投资提振经济不应只得到基建成果,更需要有核心技术收获;我们承认中国汽车工业需要一次由量到质的跨越,也应该比别人更早着手准备。
因此,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将会有这样的特点:第一,持续升温,地方和企业的投资不断增加;第二,探索前进,多种发展模式出现,以最终成果检验优劣,先有规模后做整合;第三,发展快,产品出现快,产业化进程快;第四,技术积累多,探索固然意味着浪费,却也更能蓄养人才积累技术,中国汽车工业一直以来都在学习,一次群体性的探索会帮助我们变成创造者。
摸着石头过河,又是一次中国式的探索。
电动代步车_老人代步车_代步车---北京恒铭康华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 :010-62129811 公司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62号赛迪大厦B座4031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