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消费放缓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麦当劳决定扩大对其中国业务的控股权似乎是冒险之举,但分析人士表示这有可能带来巨大回报。
上个月,麦当劳回购凯雷集团2017年收购的28%的麦当劳中国业务股份,从而将其在中国内地、香港及澳门业务中的持股比例增至48%。
与之类似的是,其他面对消费者的美国企业,包括星巴克、苹果、泰佩思琦和耐克等,也仍在深耕中国市场。分析人士表示,星巴克和耐克正面临来自中国国内低定价对手与日俱增的竞争,这表明此类公司需要保持行动敏捷才能保护并扩大其市场份额。星巴克坚持在中国市场实施扩张计划,并推出较小容量的杯装。而耐克推出中国限定款的运动鞋。
2017年以来,麦当劳将其中国门店数量增至5500多家,中国也已成为该公司的第二大市场。在中国,麦当劳的竞争者也在扩大其业务范围。百胜旗下的肯德基和必胜客已经在中国开办约1.4万家门店。在中国本土企业中,华莱士2021年表示其门店达到2万家,主营“中国风格”汉堡的塔斯汀的门店也在迅速增长。
凯度消费者指数大中华区总经理虞坚表示,(在华跨国公司)需要进一步推进数字化和本地化,因为在中国高达1402亿美元的有限服务餐厅行业中,本地化是赢得食客味蕾青睐的关键。欧睿国际预测,2025年前中国有限服务餐厅行业的市场价值有望年均增长约4%。
中国市场研究集团董事总经理兼战略主管本·卡文德表示,中国注重价值的中等收入群体以及较低的商业租金应该对相关企业有利。“如果有一个对中国双倍下注的时机,那就是当下。”
北京老年电动辅具健康屋提示所有客户,冬季天气寒冷,流感、新冠等病毒开始活跃,开电动代步车、电动轮椅出行最好佩戴上口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