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五个中国人民警察节来临之际,中央宣传部、公安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忠诚的印记”——2024“最美基层民警”先进事迹,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府右街派出所六中队中队长刘建新等20名民警当选。
2024年度“最美基层民警”来自不同警种岗位。他们中,有的战斗在打击违法犯罪第一线,英勇无畏,不怕牺牲;有的驻守边疆高原、海岛渔港,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守卫一方平安;有的刻苦钻研技能本领,在改革强警、科技兴警的道路上绽放青春光彩;有的穿梭于街巷社区,全心全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基层民警,一群与群众接触最多、贴得最紧的人。红蓝交织,他们写下奋战一线的忠诚印记;青春热血,他们铸就守护国泰民安的铜墙铁壁。
赓续血脉写忠诚
中南海、新华门,见证着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光荣岁月。
红墙之外、玉兰花下,一群藏蓝身影始终守护在这里。他们是距离红墙最近的公安民警,被称为“红墙卫士”,府右街派出所民警刘建新就是其中的一员。
20年来,刘建新累计站岗执勤4万余小时,巡逻里程超过10万公里。
夏天最热的7、8月份值勤,刘建新裸露在外的皮肤有时还会被晒到脱皮、起疹子,时间长了就显得特别粗糙。
冬天值勤又是另外一番场景。他夏天和冬天穿的鞋大小不一样,冬天的鞋要大两个号,为的是能穿进4双袜子,确保不被冻伤。
在日复一日的风吹日晒雨淋中,府右街派出所民警们的帽子和肩章留下淡淡的灰白色,面容大多也看起来比同龄人老上10岁。
刘建新还因此闹了不少笑话:在弟弟的婚礼上他被当成了长辈,带孩子去拍满月照被人叫爷爷……
守护在红墙外,注定要亲历许多重要的历史时刻。
新中国成立60周年、70周年庆祝活动,建党百年庆典……每一次,刘建新都必须背对活动现场,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疏导现场群众、维护现场秩序上。
“我唯一的印象是阅兵方阵和花车经过时,地面的震动和人们的欢呼声,有时候真的内心激动到忍不住想回头看一眼,但是师傅的教诲言犹在耳!”刘建新说,“我们的一举一动展现的是国家风采,为了活动的安全、群众的安全和人民警察的执勤形象,不能回头!”
忠诚的血脉,需要榜样引领、赓续传承。
如今,府右街派出所已成为北京市公安局的忠诚教育基地,很多新警都要来到这里接受从警“第一课”的教育。刘建新便承担起传承的责任,为大家讲述府右街派出所的历史和故事,在这些年轻人心中播下“忠诚”的种子。
2011年1月参加公安工作的陈梁顺(详见本报2024年9月11日《化解成长的烦恼》报道),现任上海市公安局虹口分局嘉兴路派出所二级警长。
陈梁顺出生于军旅家庭,他的家附近就是中共一大会址。身为军人的父亲从小就给他讲革命先烈的故事,在他心田种下了忠诚的种子。
对于社区民警来说,有一种忠诚叫一心为民。
陈梁顺长年扎根基层一线,以帮扶青少年健康成长为支点,成立“陈梁顺工作室”,成为警队里的“青少年问题专家”。
近年来,他对症下药、不辞辛劳,见面约谈100多个家庭,为25位“问题青少年”打开新的人生大门;他率领虹口分局“社区少年服务队”结对帮扶辖区青少年,让“枫桥经验”在超大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中焕发勃勃生机。
萤火虽微,可照旷野。
目前,上海全市350余家地区派出所悉数建立社区少年服务队,有1900余名民警参与其中,形成覆盖全市的关爱帮扶网络,已排查发现、结对帮扶问题青少年650余人。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民警之爱民,则为之虑周全。
在陈梁顺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由青少年问题引发的涉家庭、涉校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源头。
如今,陈梁顺依然奔波在“护苗”路上。在他身后,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正茁壮成长。
让青春擦亮忠诚底色!
北京老年电动辅具健康屋提示所有客户,进入季冬,天气寒冷,注意增衣保暖,开电动代步车、电动轮椅出行,注意安全。
|